返回目录 武昌鱼的故乡

武昌鱼的故乡(2分51秒)


武昌鱼的名称始于三国时期,公元221年,吴王孙权迁都鄂县,改鄂县爲武昌,据史料记载,孙权在此期间长于临江钓鱼台处,讲武立君,钓鱼,饮酒大欢,与群臣一道尽情享受武昌鱼的美味,直至迁回建业。公元265年二月,末帝孙皓又开始大兴土木,装修武昌宫,准备再次迁都武昌,却遭到东吴上下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一致反对,谣谚曰“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,宁还建业死,不止武昌居”,武昌鱼由此问世。
追溯到1955年2月至1957年底,原华农水产系教授易伯鲁先生,从生物门类学上界定了武昌鱼与长春鲂、三角鲂之间的区别,首次确认了武昌鱼的生物属性,易伯鲁先生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探索,最终将这一新物种命名爲团头鲂。
武昌鱼与长春鲂、三角鲂之间的区别,这三种鱼类中只有团头鲂才是正宗的武昌鱼,与其他的鳊鱼13根刺不同的是,武昌鱼它有13根半的刺,据《湖北通志》记载,鳞白,而腹内无黑者,真,外形特征也是有分别的,一般的鳊鱼都是上嘴唇包住下嘴唇,而武昌鱼他是“地包天”。
墙上播放的视频是由央视制作的关于团头鲂的纪录片,详细的介绍了武昌鱼成爲了中国人命名的第一条鱼种,此后,国内外鱼类学者一致公认,团头鲂也就是武昌鱼的模取标本,出自于湖北的梁子湖,因此成爲武昌鱼的母亲,易伯鲁也被人们尊爲武昌鱼之父。
1957年的春天诗刊创刊号首次发表了毛主席的词,水调歌头游泳,毛主席把长江改爲了游泳,正是诗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,使武昌鱼的名声享誉全国。